深化开放协同创新 聚合高质量发展动能

 


——安泰科技召开第七届技术创新大会

安泰科技从诞生伊始即以“科技精英、材料专家、创新典范、产业先锋”为定位,二十五年来坚守初心,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持续创新,致力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发展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围绕“创新、创誉、创利”,技术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为公司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共已开展六届技术创新大会。

9月22日,安泰科技首届功能材料技术创新论坛在空港成功举办,功能材料领域专家学者、工程师开展广泛交流,开启第七届技术创新大会序幕。

9月26日,安泰科技举办主要产业领域技术交流会,八名专家分别就功能材料、难熔金属材料、超硬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钢以及粉末冶金材料等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汇报。

9月27日,安泰科技第七届技术创新大会隆重召开,科技部、工信部、北京市、天津市、包头市等相关领导,干勇院士、李卫院士、谢建新院士等新材料领域知名专家,部分客户代表以及集团公司总经理高宏斌应邀出席,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高管、管理部门与所属单位负责人、技术副总、研发新星及研发骨干等150余名代表在主会场参会,所属单位中层干部、科研代表在分会场视频参会。会议由毕林生总经理主持。

本届大会以“深化开放协同创新 聚合高质量发展动能”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精神,全面总结第六届技术创新大会以来各项科技研发工作,部署公司未来几年科研工作的重点方向、重点项目和重要举措。

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军风作题为《根植大地 奋勇前行 创造未来》的大会致辞,对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院士专家、各界合作伙伴以及集团公司长期给予安泰科技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对公司技术创新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从战略高度阐明了技术创新重要地位和发展要求,回顾了第六届技术创新大会以来,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成就,对下一步技术创新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面向未来,安泰科技将始终以争当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为使命,自身产业实现“自主可控,自立自强”,培养“大家权威”、出大成果、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打造“硬实力”;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研发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建设行业一流高水平的研发硬件设施;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客户应用技术、交叉学科和全球视野下材料、工艺技术研发及数字化智能化研发手段应用;进一步积极探索“开放、合作、共赢”的科技创新新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聚集创新资源,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团队的活力,做大事业,共享成果。

王铁军副总经理作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报告。他全面总结了第六届技术创新大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公司新产品收入超百亿元;“研发新星”、“数字化研发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和多元化创新激励释放了创新活力;组建联合创新中心,构建了生机勃勃的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借助海淀区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建设,完善了主体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0余项,解决了多个“卡脖子”问题,2项产品成功上榜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获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3项省部级奖励;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打造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工厂,实现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会上同时部署了下一阶段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规划。

干勇院士、集团公司总经理高宏斌及客户代表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志尧发表致辞。干勇院士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他表示作为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将一如既往关注公司发展,提供指导支持;高宏斌总经理高度肯定了公司近年来技术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公司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表示集团公司将全力支持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唐志尧董事长表示将与公司精诚合作,共谋发展。

本次大会,公司荣幸邀请到干勇院士、谢建新院士、李卫院士三位顶级权威,围绕我国重点新材料发展战略、稀土永磁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材料大数据与数字化研发制造等主题分享思想和观点,为公司各级干部拓展眼界,开拓思路,明确科技创新未来方向和开展布局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引。

本次大会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战略,技术创新是安泰科技安身立命之本。安泰科技始终坚持“科技精英、材料专家、创新典范、产业先锋”的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全面落实中国钢研“成为引领材料技术发展的一流科技集团”的企业愿景,聚焦深耕金属新材料产业,追求“单项冠军”,致力成为一流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


01顺序第一张,干勇院士致辞.JPG


干勇院士致辞


 

02顺序第二张,中国钢研高宏斌总经理致辞.jpg


中国钢研高宏斌总经理致辞



03顺序第三张,安泰科技李军风董事长致辞.JPG


安泰科技李军风董事长致辞



0.05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