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公司智能制造的指导意见(下)

安泰家园


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

根据以上标准和规划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目标。

(一)2021年工作目标

1)公司发布《关于推动公司智能制造的指导意见》(2021版);

2)公司成立智能制造推进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建智能化专家小组;

3)各单位成立智能制造推进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完成公司年度重点任务所涉及智能制造相关工作,完成智能制造自诊断工作;

4)各单位按计划实施智能制造技改项目;梳理各单位2021年智能制造相关的定量、定性目标实际情况。

 (二)2023年目标

(1)自动化程度

主要产业单位(包括并不限于)百人均机器人拥有量较2021年提高30-50%、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较2021年提高30%, 关键工序设备数控化率较2021年提高10%,产线自动化率较2021年提高10%;

2)数字化程度

主要产业单位应导入以下主流工业软件(包括并不限于):ERP、MES、CRM、SRM、MMS、WMS、QMS、MMS、SCADA、PDM、CAPP等工业软件及相应的功能

(3)智能化程度

主要产业单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达到三集成级及以上至少建立一个智能化标杆车间或者标杆生产线。        

(4)标准化程度

针对集团主数据标准化建设和各单位产品编码标准化需求,提出公司级产品编码解决方案和数据接口标准。

(三)2025年目标

(1)自动化程度

主要产业单位(包括并不限于)人均机器人拥有量较2023年提高20-30%、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较2023年提高30%,关键工序设备数控化率较2023年提高10%,产线自动化率较2023年提高10%;

(2)数字化程度

主要产业单位在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等过程中能通过BI、仿真、AI等数据分析手段,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3)智能化程度

主要产业单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达到四优化级以上实现数字化生产线、离散型智能车间、工厂、智能化系统集成发展,不同制造装备之间、上下料机构、物流系统等企业内外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和智能制造,构建智能优化决策系统,具备批量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管理与生产能力。

四、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协同推进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把手工程,要高度重视,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推动智能制造转型,一张蓝图干到底”。

各单位要结合公司十四五规划、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制定本单位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包括信息化、数控装备、自动物流、智能仓储、工业数字平台等规划,进而形成全公司统一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各单位要强化智能制造战略的落实,统筹深化装备、信息化、技术、生产、质量等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分解任务,共同推进,实现对智能制造战略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

2借鉴经验,聚焦痛点

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建立开放的国际视野,广泛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不能闭门造车、不断试错,需要前往优秀制造企业、工业软件企业、研究机构等参观学习,观摩演示,深入交流。通过走出去,学回来,少走弯路,提高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效果,并最终实现跨越发展。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对现有战略规划、精益改善、能源管控、供应链与物流、研发设计、信息系统、工艺执行计划调度、数据管理、资产管理、装备与自动化、网络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诊断聚焦痛点提出改进方案,逐项落实推进

3、技术支撑,合理投入

推进智能制造要紧密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工艺新技术运用,推进生产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加快自动化新技术运用,推动装备更新升级,适应智能化发展需求;加快5G、物联网、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技术运用,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度融合。

推进智能制造也是资金投入的过程,不能盲目建设,需要考虑到投资的经济性、方案的成熟性,冷静理性地推进建设,避免跟风投资。

4、精益管理,柔性生产

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系统之前,应树立精益管理理念,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对流程中各种浪费进行梳理与改善,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指导智能制造建设;在实施智能制造系统过程中,通过IT系统和业务的融合应用,将精益生产的思想,融入到数字化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数字精益。

智能制造能够助力产线快速切换,实现不同型号、不同种类产品柔性生产,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适合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

五、工作路径

1、机器换人,促进岗位无人化

1)重复性岗位通过机器设备替代降低用工成本,实现减员增效比如质检、包装等。

2危险、脏污的岗位通过机器设备替代降低用工的安环和职业健康风险。比如喷漆、有限空间作业等。

3)物流、运输的岗位。通过机器设备替代实现设备、工序之间的物料快速衔接和转运,减少人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AGV小车、桁架机械手等。

2、装备换芯,促进装备数控化

在设备实现自动化基础之上,进一步嵌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人机界面装置、伺服驱动装置等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数控技术、装置、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和融合达到“数控一代”水平,为后续装备之间互联互通提供前提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实现生产装备“数控一代”的基础上,加快向“智能一代”跨越。

3、生产换线,促进工厂智能化

通过机械臂、桁架机械手、关节机器人等手段实现关键设备/工序之间的自动化生产,然后各车间/厂房之间通过建立内部智能缓存区、采用用水平/垂直物流设备/AGV小车来实现不同工序的的自动衔接,从而实现生产线的局部半自动化生产或全自动化生产

通过对生产设备设施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等基础环节改造,导入生产执行系统(MES),促进生产信息化系统与设备设施深度融合,推动整条生产线改造和数字化管控,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

在上述基础之上,强化智能生产协同、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智能生产资源监测与管控、智能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等,打造智能工厂。

4、数据上台,促进数据价值化

1)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采集互通

采用RFID/标识码等识别技术,建立和完善ERP、MES、CRM、SRM、MMS、WMS、QMS、MMS、SCADA、PDM、CAPP等工业软件平台功能,打通上下游平台之间的数据通道,采集和共享各项生产线数据,构建“上衔应用、下接数据”的数据资源体系,实现研发、生产、检测、物流等装备的数据集中监控、管理、融合,形成覆盖生产全流程的高质量数据链,支撑企业智能制造发展。

2)导入智能分析,驱动智能制造

通过平台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运用BI、AI、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据分析手段,挖掘数据价值,促进企业市场营销、供应链、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运营决策、资源配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过程优化,为公司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撑,最终构建公司决策大脑

5、园区上线,促进园区智慧化

推动产业园区两化深度融合,建设以设施数字化、管理可视化、服务智慧化为重点的智慧园区。加强园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辅设备数字化改造;整合园区安全、消防、环保、应急救援、能源监控、停车管理等资源,建立可视化管理平台;整合园区服务资源建立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向园区单位提供智能服务,打造以“后勤服务保障智能化”为重点的智慧园区。

6、产链上云,促进产链平台化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链、物流系统进行数字化、云端化改造,促进云链结合,打造高效、敏捷、智慧的数字化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系统,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缩短市场投放时间,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六、方法步骤 

1、标准学习

通过学习标准,掌握和理解开展智能制造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步骤,避免在推进过程中走弯路。包括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GB/T 39117-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GB/T 37393-2019)等标准。

   2、现状评估

开展自诊断或组织行业专家、专业化服务商开展智能制造诊断与分析,摸清企业当前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诊断可通过工信部“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网址:www.c3mep.cn。

   3、需求分析

根据诊断情况,识别出智能制造关键系统支撑点,确定企业智能制造业务模式,明确各项业务需求,提出管理改进建议与目标,为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4、制定规划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并根据实际需求、诊断结果,结合公司打造先进制造业要求,构建完整的智能制造规划蓝图,包括信息化蓝图设计、自动化蓝图设计等,明确智能制造战略目标、各阶段任务、智能制造运行基础的技术架构与保障体系。

   5、实施改造

确定改造项目,明确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建立和完善智能制造管理制度和办法,保障项目实施落地。

   6、动态评估

根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对规划落地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适时进行调整,保证规划成功实施和相关的经济目标顺利达成。

 

 


0.0692s